令人喘不過氣的責任感,怎麼調適?

30代的我們,感覺從單純的校園生活離開沒多久,就進入了江湖,我們是傳說的草莓世代,但是而今,我們也都成為父母了,開始扛起了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我們沒有想像中的草莓,如果真要說草莓的話,是在於細膩及敏感度。

相較於上一代打造經濟起飛的三明治世代,草莓世代的我們,多了感知及邏輯思維的訓練,對於事情與價值觀不再是單一的判斷,而開始了多面向的思維。好處是多樣性,壞處則是選擇困難。而這個選擇困難,也許就是我們的壓力來源之一,因為不知道選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選擇都包含著各種成本,沒有人告訴我們哪一個才是對的,我們得自己選擇,包括育兒的方式。以前大家只要唸好國立編譯館出的課本,乃至於備註都仔細閱讀,高分都是可以把握的,現在的孩子光教科書就有不同版本、學習歷程、108課綱的素養等,世界不停地變化,我們不只要承擔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面的責任,孩子的教育也是讓我們喘不過氣的負荷,究竟該如何調適呢?

責任的重量來自於頭腦當中很多的「應該」、「必須」、「一定要」,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個腦海浮現的語氣可能是嚴肅的,的確責任又變得更沉重了。好像完成事情只有一個正解,如果沒有符合正答,我們就失敗了,沒有對自己負責。

「對」或「錯」增加了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的權重跟情緒的壓力,複雜了我們行動的效率,所謂的「對」、「正確」是不是包含了某個價值觀,例如: 「進入明星學校保證你人生通達」,「錯」、「失敗」是否就這麼沒有希望了呢?有沒有別的判斷標準呢?

也許可以改成,做了這件事情以後,我是不是會比較「安心」、「踏實」或者「平靜」呢?

有時責任,處理了,內心會感到舒暢及平和,例如: 面對孩子的不想寫作業,你可能會在心裡想:「小時候我的作業都不用人家盯,自己就可以完成,為何他們都不行,怎麼變成我的責任了?」如果孩子的現況,像是一年級生就是需要家長陪同才能完成,那麼與其讓他們自生自滅,是否先陪同孩子一起養成固定寫作業及建立生活作息表的儀式,練習久了,就變成習慣,那時我們就可以退場了。如果是中高年級,也許放點手讓他們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了,畢竟我們無法幫他們承擔責任一輩子,我們能做的事,教孩子學習怎麼解決問題。

責任,本身是一件單純的事情,就是要「做」或「不做」的問題,但是令人喘不過氣的原因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價值而形成壓力,適度的壓力可以成為我們的驅力,過度的壓力就是讓我們喘不過氣的源頭,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到那裡就可以了,因為超過極限,就會讓人喘不過氣,真的要挑戰極限的話,就用幽默的態度去看待,不需要掉進這樣是「對」或「錯」的陷阱裡面,我們就只是在挑戰、跨出自己的舒適圈而已,沒有一定要,或是不做就是魯蛇的命題。自己過得是否心安理得及平靜,這反而是更為重要的道路。

好久以前,Ylvis用幽默的方式呈現了壓力無所不在的一首歌,看了很讓人很想笑,也讓自己知道幽默是減壓的好方法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責任感
    全站熱搜

    森林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