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13年度「15-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6608-75279-107.html
到7月底為止,每人可接受補助3次,
可以點網址看各縣市搭配的診所。
*心理諮商可由諮商心理師及臨床心理師執行,以情緒支持及解決日常問題為主要。
112-113年度「15-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6608-75279-107.html
到7月底為止,每人可接受補助3次,
可以點網址看各縣市搭配的診所。
*心理諮商可由諮商心理師及臨床心理師執行,以情緒支持及解決日常問題為主要。
我說:「好無聊,自己就要找事情做啊。」
她問:「媽媽,你都不會覺得無聊嗎?」
我:「好像不會耶,我從小連唱歌都可以一個人分飾兩角唱傷心酒店。」
她說:「哇...你都不怕無聊嗎?」
我說:「我反而喜歡自己一個人的時間..」
她:「媽媽,什麼叫無聊啊?」
好友娜娜今年30多歲,老是在苦嘆找不到理想的對象,於是我好奇地問她:「你有沒有理想型啊?」她說:「當然有啊,最好是外表長得像Seventeen的珉奎,個性體貼的好男人。」我覺得這也太難了吧,長得高大英俊的男生,大多不是名草有主,要不然也不太可能會在路上遇到,這樣的高標準,有沒有具體一點的啊?
娜娜自己條件其實很好,在金融投資銀行上班,對自己的外表也是很注重打理,她也經常讓我了解到很多精品的品牌,對我來說,她是位很有品味的女孩,但始終沒有找到適合她的人,當然也傷心過很多次。
娜娜說:「現在的男人有擔當的還真少,一有壓力就人間蒸發。我很嚮往以前阿公阿嬤的那種感情,怎麼吵都吵不散,對彼此有深厚的承諾在。」
「那你覺得怎麼樣的人才符合妳心中那種有擔當的人?」
她說:「善良吧,至少心地要善良,但不要太自私。」
「妳是遇到很多壞人嗎? 我覺得善良是最基本的條件,大部分的人都蠻善良的,會玩弄別人感情的人,本來就不是認真想要跟人家一起過生活的。而且妳也不要期待自己會是能夠改變他的人。」
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經常受到許多廣告、媒體、訊息的轟炸,許多的意識形態在無形中傳達給我們,藉機想要影響我們的行為,甚至在家庭中也是這樣。而我們要怎麼去排除不必要的訊息,跟抉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需要一些方法跟努力的。
有些家庭從小既有的宗教信仰或是傳統的價值觀念,像是一種框架約束著孩子的成長,有些對孩子是有幫助的,有些則是有毒的思想控制,導致孩子長大以後需要花很大的力量去抵抗或修復,甚至賠上自己的快樂能力。
至於,我們該怎麼練習修復自己長期被各式各樣訊息轟炸的身心靈呢?
以下有四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多讀書,自己蒐集資料做判斷:如果都只是依靠特定媒體或是別人整理好的懶人包在判斷事情,很容易會被受到整理人的角度影響,因此自己平時多看書,多閱讀,深入去了解,能養成自己對資料的靈敏度,從而能培養出自己的判斷能力,而非人云亦云。
2. 有毒的環境跟人事物,你可以選擇離開:有時候,在有毒的環境,你會以為是自己有問題,自己哪裡不好,自己還不夠努力、不夠厲害,要不然為什麼別人都可以過得好好的,我不行呢?
最近跟姊妹們聚會聊天,已婚婦女最常聊到的無非是老公跟婆家,其中妮妮是我們裡面最溫柔賢淑、好脾氣的代表,但這次講到「愛比較的公婆」都讓她忿忿不平了起來:「每次我都很不想回婆家,一回去她就愛拿我們家的女兒跟她的孫子比。」
「兩個不是都內孫,這還有什麼好比的啊?」我們疑惑地問,
「孫子是她一起幫忙帶大的,女兒是我跟我媽帶的,而且我女兒大了幾個月,因為同年級,所以她老愛拿我女兒跟她孫子比東比西,小時候比身高,現在比成績。要是我女兒表現好一點,她就會賴說是因為孫子的年紀小幾個月。讓我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了...」妮妮說,
「這到底有什麼好比的,感覺婆婆有點偏心是嗎?」我問,
「我想偏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婆婆的偏心真的是明顯到令人很不舒服,先生從小都是靠自己努力拿獎學金,大哥則是樣樣拿家裡的,出國念書也是,現在回到家裡工作,連孫子都可以託給公婆帶。其實這樣我們都無所謂,能夠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自己的路,不需要靠家裡的幫忙,家裡有大哥大嫂看顧也很好,但是拿我們的小孩去做比較,這我真的很受不了。」妮妮低下頭說,
「換做是我,也會受不了啊。感覺就是在比誰把孩子教得比較好,沒有體恤到你們在外地打拼的辛苦就算了,其實無辜的就是孩子了,回爺爺奶奶家還要忍受這樣的比較。」
當媽以後,特別是二寶媽生開始,覺得腦子不好使了,經常忘東忘西,即使有行事曆,我也會偶發地忘記某件該做的事,上周我就徹底地忘記了女兒要上音樂課的事,直到老師來電,我才驚覺我整個忘了。這種事情,在以前是不會發生的啊,在我獨自一人的生活,沒有行事曆也是過得井然有序,更不可能會有這種跟人家有約,然後忘得一乾二淨的事情發生,真的是太震驚了。
在懷孕後期跟產後,會有所謂的媽媽腦(mom brain),特徵是健忘跟提取東西名稱會有點吃力,大概有8成的媽媽有類似的經驗,主要跟賀爾蒙、睡眠不足、跟過度疲勞有關。其中又以睡眠不足為主要影響短期記憶力的因素,還記得那些剛離開月子中心,手忙腳亂,寶寶睡眠很短,像不定時炸彈會報時的啼哭,讓媽媽神經緊繃,夜不成眠的日子嗎?我光想,都讚嘆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大概是憑著驚人的生存意志力,這想必是用我的其他腦力去兌換的,所以睡不飽的日子,也就不要計較自己的記憶力了。
但現在最小的小孩都3歲了,把整件事忘了,這個讓我懷疑是自己老了嗎?可能跟國小比是老了,但也還不到啊,現在每天都小孩一起睡,睡眠還算充足,那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來解密一下吧。
媽媽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比單機遊戲破關要具挑戰性,但是滿足感跟幸福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孕育希望的小樹苗,需要有照顧到自己的園丁,以上是有感於金魚腦的森林媽媽整理報告。
[森林媽媽的DJ時間] 今早發現的輕快旋律...
Girl, you killed my ego_ by Crush [Ego]
這個是很典型,愛上一個人以後會有的表徵!
前天才釋出的新曲,所以還沒有中文歌詞,
兼職上班的日子,很開心又有自己的專業貢獻的地方了,但是每天的me time也大量的減少了,像今天難得有一個完整的一天,沒有安排任何工作,我竟然有種賺到了、發自內心的喜悅跟放鬆感,這種心情是沒有等著我要做的事情,totally free...儘管明天又是全職媽媽工作的日子。
因此,我要好好地把握今天,完全是自己的時間,回顧以前,把孩子都送去上學後,自己不用上班的時間,大概有半年吧。有大把自己的時間,但缺少了一些目標感,時間有點不知道怎麼過的,但那半年的時間,我覺得一點都不奢侈,反而是一段把自己從兩年全職媽媽修復身心靈的一段很重要的時間,我很感謝自己有這樣一段的時間,沒有人趕著我要去做什麼,我可以重新開始運動,正視自己疲勞的身體,那些因為長期抱小孩的駝背姿勢,且缺乏核心肌群軟趴趴的肚子。可以有慢慢跟兩個孩子建立上學儀式的寬裕感,送完孩子上學可以泡杯濾掛咖啡,品味沒人吵不用服務哪位公子公主的早餐,悠靜的時光,再緩緩地打開電腦,看看文章或書,去尋找自己的下一步。這雖然是全職媽媽的生活,但也是自由人的生活啊。其實也有點想念,但我最不想念的就是那些趕著打卡、穿梭車陣、再飛車趕來趕去接送上放學的職場生活。
有人問我,會不會很可惜放掉了過去努力的職涯,但因為我的抉擇是經過評估的,周遭的親朋好友也都支持和鼓勵,也許有些人覺得女生學經歷不錯,為了家庭就放棄公認理想的職涯很可惜,但我不覺得是放棄,更不覺得有什麼可惜,我反而覺得很慶幸,就是因為我過去曾經那麼努力過,所以到了這個階段,我才能夠有選擇的空間,選擇我想要的工作模式,跟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所以每個媽媽都很不容易,不管是全職、半職或職場媽媽,大家都是在經過評估,而努力去調整出最符合自己跟家庭的模式,有時雖不盡理想,但也已經是當下可以選擇的模式了。雖然我現在是部份時間工作,但也許隨著孩子長大,對媽媽的依賴減少,我的工作時間也會跟著增加,就邊走邊看吧,有時,也還是很想當個自由人啊。
回想小時候,媽媽需要開車通勤一小時外的城市,她也是趕著去打卡,我們早上起來媽媽早就出門了,所以是上班地點離家比較近的爸爸在張羅早餐,有時幫我們綁個頭髮,送我們出門上學。我們總會問媽媽,怎麼不當個家庭主婦,可以在家好好專心照顧我們,媽媽說:「我也想要當家庭主婦啊,但是靠爸爸一個人,可能我們就生活要過得更節儉了。」白手起家的爸爸,一個人要負擔三個孩子的學雜費、才藝課等等,每分錢都需要做精打細算,長大後,我才知道,那該有多不容易,爸爸媽媽都辛苦了。不過,說實在的,其實媽媽的個性也不太適合當個全職媽媽,一來她是家事苦手,也不太會挑好吃的水果,生活也不會精算,所以也許當個職場媽媽對她來說還比較逍遙自在。
其實不管是哪種媽媽,最適合自己,覺得自在舒服的,就是最好的媽媽了,媽媽照顧到自己了,自然在家裡或職場,就可以安心地發揮。所謂的me time,也就是照顧好自己身心靈的時間,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重質不重量,只要是人,大概都需要有這樣的時間來療癒自己身心,揮別塵勞,當自己感到疲憊時,別忘了給自己一段空白的時間,沒有趕著去做什麼,就只做自己想做或喜歡的事情,乃至於躺在地上放空看天空,這就是滋養跟喘息的時間,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而且需要擺在優先項目的。
這是一個很令父母們搔搔腦門的問題,不是我的,那是誰的?
如果是我的孩子,難道我就對他具有控制權嗎?孩子也算是我的財產之一嗎?他的職涯乃至伴侶都是需要我的參與跟介入才可以做決定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從小幫孩子造橋鋪路,找個好學校,找個好補習班,或是安排出國留學,這些族繁不及備載之類,對小孩真的就是最好的安排嗎? 有沒有問問看,孩子的夢想是什麼呢? 為什麼要撲滅孩子的夢想呢?
在我參加了小朋友的班級家庭旅遊聚會後,深有所感,媽媽們聚在一起討論的,經常是國小公私立的安排,乃至好學區戶口登記要多早,甚至有位爸爸不以為然地說:「高中還在這邊念嗎?不是應該去念北一女或建中嗎?」我就在心裡試問這位爸爸,你自己有念建中嗎? 如果沒有,為何要對孩子如此寄予厚望。
有時爸媽會把自己沒做到的事,寄託在孩子身上,或是把自己討厭的缺點或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為這些都是父母自己的陰影,過去自己沒有克服,卻又希望別人幫他完成。這樣的狀況,歸根究柢是自己沒有勇氣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跟克服障礙,你如果問我,我的陰影跟未竟之志是什麼,我大概就是很怨嘆沒能成為一位唱跳俱佳的明星吧,哈哈哈,所以總想著要讓孩子去練街舞之類的。
所以,做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思考看看,在你心中,有想像著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嗎? 如果沒有,我覺得很棒,你是認真地在重視眼前孩子的發展,讓他適才的發展。或者,你也專注在自己的自我實現上面。如果自己有陰影的議題,建議多看書或尋求專業的幫助,而不是把自己內心的恐懼及渴望一股腦地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會幫你實現夢想,其實這些都是不太成熟及負責任的做法。有沒有可能,孩子如果沒辦法完成你的期待呢? 又或者恐懼於讓你失望?
以前看過《亞歷山大帝》的電影,亞歷山大帝的媽媽就是一位典型想控制孩子去完成她的野心跟復仇的角色,他是做到了,但也有一說是他想要離媽媽越遠越好,因此不斷地遠征,在電影裡,媽媽仍然用著書信想操控他,這樣的孩子空有一身好功夫,但卻沒有感受到快樂跟幸福的能力,他害怕媽媽失望,害怕看見媽媽傷心的表情,沒有一個真心愛著他的人,也沒有歸屬的地方,所有媽媽對他的好,都只是為了達成媽媽自己的目的而已。
最近常看到一些荒謬的社會新聞,有些人會問這個社會教育怎麼了,但其實我思考一下,新聞報得大多是特例或是那些會吸你眼球的煽動內容,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還是腳踏實地在過生活,秉持著善良和辛勤的努力,在自己的角色上面好好生活,而這些默默的人們不代表這些在媒體上報導的這些特例,跟統計學的取樣有關係,如果你是隨機採樣,那麼也許可以代表群體,但如果你取樣的都是那些荒謬的樣本,報導出來的內容全是這些,那麼有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會以為世界就是這樣了,那麼這也許就是一開始採樣的偏誤,跟自己假設的錯誤。
那麼我們要怎麼教導小孩,甚至是我們自己,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站穩腳步呢?
首先,這個世界是多樣的,本來就不可能只有好人,沒有壞人,或是善惡有時也不是那麼截然二分的,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是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跟環境,有時會改變一個人的抉擇,因此要瞭解一個人,需要知道他的生長條件,我很喜歡<大亨小傳>裡面的一句話:『當你想批評一個人之前,你需要瞭解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跟你一樣的優勢條件。』練習不要用外在條件,像是職業、有錢沒錢、住哪裡、拿什麼包等,這種方式去評斷一個人善良與否,而是去看他的行為跟語言,有些老經驗是真的,孔子也說過:『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看一個人做事的動機、用什麼方式做、了解他做事後是否心安理得,這些都是看一個人品德的方式。教導孩子觀察自己跟別人的方法,瞭解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不要去羨慕別人的一時風光,如果沒有持續練功、充分的底子及操守,路是走不長遠的,翻車的明星在網路上隨手可得,沒有下限的路子,只是讓一個人不斷偏離軌道,而那些還能持續發光發熱的人,他們的為人處事方式,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人可以跌倒、犯錯,但最怕的是知道是錯,還不回頭的,知錯能回頭,勇敢地改正自己,乃至於持續鍛鍊自己,都可以成為一個做人楷模的角色。
在了解<成長性思維>後,我覺得跟我的理念很接近,裡面提到成長性思維面對挑戰時,能抱持學習的態度去面對,願意勤奮地工作及投注心力去達到目標及成功。現在有些人會說:『努力也不見得會有結果』,所以呢?就不要努力,直接躺平了嗎?躺平當然一時舒適,可以啦,但是長久來看的話,說實話是有點浪費來這個地球的時間。如果有一些思考能力,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最初的夢想,給自己一點時間沈澱,想想這個夢想是否還有可以嘗試的機會,乃至於不要說夢想,為了生存,有的話,還是要把握自己的能力,好好地站起來努力一番。我很喜歡觀察人群,在生活當中,便利商店店員幫老阿嬤叫計程車、汽車維修師傅、乃至於以前校園中免費幫忙修烙鍊的自行車老闆,在我眼裡他們都閃閃發亮,如果沒有他們,這些我都不會,他們弄髒了手,幫我把烙鍊歸位,問他要付多少錢時,老闆阿莎力地說不用啦,在我心裡,除了感謝他,也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同時不要辜負別人的善良,要能夠傳遞出去。在我們的社會中,其實有很多這樣善良的人,也許不見得過得光鮮亮麗,也不夠吸睛,但我相信善良會在某些地方開花結果,甚至晚上可能睡得都很安穩,因為他的每一分錢,不偷不搶,靠自己的實力獲取的,身心也因為努力了而感到無愧。
不需要羨慕別人,看到別人的成功,可以去欣賞,去了解怎麼辦到的,並且作為激勵自己動起來的力量,而不是把別人的成功視為威脅或是會刺痛自己和玻璃心碎一地的作祟,而想把人家拉下來,其實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越多美好、幸福的事物,我們也會跟著變得幸福,如果大家都希望彼此過得慘兮兮,是不可能只有自己過得很好,除非你一個人住在山頭上,自耕自足,所以懂得去欣賞,英文單字是Appreciate,我覺得更具體地表示這個字的意思,不只是認可好的事物,還抱有感謝之情,成功及美好都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別人能夠辦到,學習去讚許他們的努力跟好,自己不會少一塊肉,然後自己能夠受到鼓勵,也能夠精進起來,那麼也是讓這個世界多一份美好。
最後,什麼是邊界(boundary)? 指得是別人與我之間的界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能夠區分開來,也就是要先能夠區辨我是怎樣的人,我的底線及原則在哪,哪些堅決不可以做的,哪些不需要跟別人攪混在一起的,這些還是要讓孩子了解。此外,辨別基本的道德界線,而不是無法無天,不斷在下限的邊緣試探,如果越線,一定要有警示或警告,沒有邊界不代表是自由,很多人對自由有錯誤的理解,可以去查自由的定義,那是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是有範圍邊界的,不是什麼都不管的,那不是自由,是失控。失控是危險的,像脫軌的雲霄飛車,所以自己做事跟教導孩子都還是需要明確的界線,無法無天不是自由,放任不是愛,越線的善良是雞婆,教會孩子自尊自重,佛經偈頌裡面說:『自淨其意』,能夠清淨自己的意念,在這個世界上行走,懂得去抉擇讓自己心安理得的作為,而不隨波逐流,也是送給孩子能幫助他導航而不迷航的寶物。
「成長性思維」是一種認為人的智力、能力、才能及其他素質是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與專心致志而發展的信念。
「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ucity)」則是說明大腦結構雖然約莫到25歲停止增長,但大腦仍舊持續改變著,也就是說大腦保有持續改變的能力。
當我們越常使用某個技能時,神經網絡的連結效率就越好,而當你第一次學習某項技能時,神經元的放電速度較緩慢,但是透過「練習」你的神經元就會越來越熟悉這個動作,反應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快,特別是小孩子,他們的神經可塑性高,學習新事物特別厲害。
透由可塑性,讓人抱持著希望,透過練習是可以有改變的機會,而不是讓人自我設限及定型。儘管每個人都有弱點,但勤能補拙,是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恐懼的。
女兒:「長大以後,我才不要生小孩,照顧小孩很煩。」
我:「這個問題,可以等到你長大一點,再來思考,難道是媽媽讓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女兒:「我看媽媽照顧弟弟,還要做很多事情,看起來就很累,而且還要減肥,感覺就很辛苦。」
我:「原來你這麼認真在觀察我啊,是的確有點煩,因為我都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媽媽還是很開心有你們當我的小孩喔。」
女兒在旁邊問著我這樣的問題,也讓我夢迴年幼的時候,其實我在國小的時候就很想當媽媽,很想有自己的小孩,而且還規劃好就是要兩個,連怎麼教他們的作業都自己手繪寫好了,會這麼母愛爆棚,大概主因我是外婆家的長孫女,除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後面跟著好多表弟表妹,所以我有很多機會照顧小嬰兒,抱著這些可愛的小寶寶們,那時的心情大概是很幸福吧,所以也很想有自己的小孩,這也成為我努力向上的動力之一。
最近開始有點自己工作的時間了,但是也不如自己想得那麼順利,畢竟開拓一個新的領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而我的個性又是那麼不耽於安逸...
於是我想起了以前在上班的日子,每日朝九晚五的類公務人員生活,雖然路程較遠,每天都有固定的業務及行政要做,大概也沒有心思去想其他創新的事情,約莫是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好聽是醫事人員,實際上也就是個小螺絲釘,上班時有太陽,下班時可以看到黃昏,外面的天空一概與我無關,但每個月不管怎樣都有錢匯進我的帳戶裡,不過換得疲勞的身心,一下班飆車去接女兒,只為了趕那約定好的時間,不管再怎麼風塵僕僕,忠心的媽媽就會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在門口,按下那托嬰中心的門鈴,等著我可愛的寶貝,蹦蹦跳跳地跑出來,鑽進我的懷抱裡。
回到家後,有時疲憊的我,會躺在地墊上昏睡過去,女兒則在旁邊玩玩具,當我醒來都會有點嚇到,自己怎麼睡著了。這時應該很多人會問爸爸在哪裡,其實爸爸也不是不願意支援,而是被公司的會議纏住、塞車潮,原本20分鐘可達的路線可以塞到快一小時,辛苦的爸爸也已經負責早上的接送了,所以他也不能早早離開辦公室,因此我們約定好一個人負責上學接送,一個人負責放學接送,沒有後援及打工仔的小家庭,就是這麼心酸,靠著隊友互相地支持,這種是吵架也沒有辦法改變現狀的無奈,只能盡量讓自己潛能開發起來並善用休假,但我還是很感謝當時公司的體諒及支持,我常常在想,如果能改善為人父母的上下班彈性度及職場友善度,也許生育率可以有稍微地提升吧。
於是工作了幾年,自己潛能也開發了不少,可以清晨起個大早,起來做父女倆早餐,弄好孩子的書包,從容地去上班,連開車的SOP及時間到達都可以精準化,這就是時間打磨出來的自己,但是自己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在上班的時間,沒有自由的自己,做久了像個沒有靈魂的機器人,講著一樣的台詞迎接每個上門來的客戶,而且過一段時間他們又會再出現,我心裡知道這也是公司為了生存的方法,但其實做這些根本沒有必要,因此我開始思考自己能做這樣的工作多久,為了生活,我大概也沒有選擇,就只能這麼做下去,也嘗試在這樣的生活中尋找改變,但是內心的自己知道,自己並不開心,除了增加的體重、皮膚狀況變差、還有極度想逃走的想法,但是終究可以逃去哪裡呢?
我看了看周遭的朋友,有的自己出來開公司,經營也沒有那麼容易,他的角色也變成了公司的主管,樣樣講求成本,因為每一樣東西用得都是自己的錢,也是想方設法在開源節流。有的朋友跑去當保險業務,過年來找我送年曆,跟我分享保險業務可以賺多少,拉了多少人,就可以爽爽月收數十萬,但是千算萬算也算不到疫情這波的影響,於是朋友最後還是回到了前公司做原本的工作,其實我是佩服這些人的,他們有勇氣嘗試轉換工作的跑道,試試人生中的其他可能性,有些人成功了,大多還是經不起現實,那壓垮豪情壯志的千斤頂。
自己其實很愛買東西,想一想也是可以來拍一些開箱文,
但自己沒有那麼勤奮也不想露臉,就以懶人模式來做開箱跟影片,也算是今年的一種新挑戰吧。
今年一開始,除了給自己換了個新皮夾之外,剛好在滑手機滑到Jo Malone這款官網期間限定的小包裝組合,任選兩罐9ml 2300元,
我就趁機買了兩罐木質香水來試試,
1.Cypress & Grapevine Cologne Intense絲柏與葡萄藤芳醇香水
2.Velvet Rose & Oud Cologne Intense絲絨玫瑰與烏木芳醇香水
現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大家多追求著物質生活的繁華,但內心總有個洞,會在夜深人靜時,讓人夜不成眠與輾轉反側。
老子有句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其實現代社會就是這樣的寫照,街道上的霓虹燈炫目,衣櫃裡五彩繽紛的衣服,音樂都是廉價嘈雜的電子音樂,美食餐廳滿街都是,開著各式名車奔馳,周年慶到了,人手一個精品包,但是,然後呢? 這些包包跟球鞋,最後也是放在櫃子裡生灰塵,百年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變地球垃圾還是古董?
而人心呢? 並不會因為吃到一碗肉燥飯就滿足,你會打開手機預定下一次要拜訪的餐廳,這就是我們說的小確幸,我也是這樣的平凡人,過著這樣永無止息的生活。
直到最近,外婆往生後,我才開始體會到,現代生活把生命議題擺在好遙遠的位置,同時也把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跟意義阻隔在外,想必有些人看到這個標題掃興,連點都不想點進來看。
其實面對生命議題,才會知道自己往後的人生要怎麼過,才不會浪費掉,因為生命不斷變化,我們要怎麼過,在最後時刻才會沒有遺憾呢?
外婆往生後,家人情緒的安頓及如何對孩子解釋這件事,都考驗著我,對生命歷程的了解及詮釋背後的哲學,這些都跟物質生活無關,反而在這樣生命議題之下,物質顯得無關緊要。
世界越快,心則慢? 金城武這樣說,但是他自己應該是在平行時空過著悠哉的生活吧。
小時候曾聽說,生命的層次越高,他們生活的步調越慢,例如神仙下盤棋的時間,我們人類已經過了一百年?
我覺得也不無道理,你看蜉蝣的生命,朝生暮死,所以在一天當中他就過完一生了!
所以,當今我們這些人在生存的滾輪上越跑越快的時候,也許我的精神層次也在下降當中。
怎麼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還保持著悠哉的生活,是我想探討的,不隨波逐流的生活,能夠靜下心來品味的步調。
分享一段我很喜歡Max Ehrman的詩:
忍氣吞聲熬了這麼久的工作時間,就在二寶出生後,我都找好職代,正要頭也不回的請下去的時候,出現了我期待已久,距離我家只要開車五分鐘的職缺。
你說這該怎麼辦?而且同事關心的訊息如雪片般的飛來,讓我產生這個職缺非我莫屬的幻覺啊,但是我現在困在月子中心裡面耶....
得知這個消息,晚上也都快睡不著啦,但其實我還是睡得著啦,覺得錯過這個職缺,我還要等多久啊?而且距離家裡這麼近...但學妹提醒了我,也要錢多事少啊,如果錢少事多不就虧大了,讓我一頭熱血冷靜下來,
慶幸身邊還有這股清流的存在,身邊如果有人能對你說真心話,能夠為你著想的,真的是幸福了。
所以我決定來分析一下,自己在想什麼了,是說答案好像很明顯,我也不用選了,但不知為何心還是癢癢的...這個職缺擺明是出來釣魚的...(釣魚釣魚釣到什麼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