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一學期,我有很多為什麼?「為什麼小一需要陪讀?」、「為什麼感覺我比她還像小一生」、「為什麼大家這麼內捲?」、「為什麼我小時候都不用人家盯我的作業?」十萬個為什麼在我的腦海裡翻騰,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被動?

當然我不排除還是有企圖心很強、自律性極高的小一生。但是我家的目前看來不是,對於幼稚園銜接國小的第一學期,媽媽感覺自己樣樣都是在拖一隻牛的感覺,早上要叫起床、放學要逐項檢查聯絡簿、餐盒拿出來洗、還有翻找那顆隨時可能被遺忘的午餐水果等等。更不用說那一學期就這麼一次的期末考,媽媽感覺準備的比她還要認真。

當代誘惑太多:日據時代,阿祖國小即使念到全校第二名畢業,她的爸媽也不讓她再繼續讀上去了,讀書在那時像是一種特權。到了阿公阿嬤的年代,還是種田時代,經濟起飛,能夠唸大學也是一種榮譽。到了我輩義務教育,人人有書讀,讀書變成義務性質。反觀當代娛樂活動媒體眾多,孩子根本天天在玩,有的人小小年紀就有手機,讀書變成需要抗拒誘惑的一種苦行,對孩子來說變成是陶侃搬磚的重訓。

因應方式:怎麼幫孩子營造出一個低雜訊的讀書環境,變成當代孩子需要學習怎麼靜下心的首要條件。

內捲的華人文化:現在幼稚園就在學以前我們小一的注音,小一的我們當時沒有太多的讀書壓力,就是跟著老師教,開心地學上去。現在有的幼兒園不只教注音也教英文數學,這當然是很拚,幼稚園老師也很辛苦。從國小開始,大家的起跑點就已經不一樣了,稍微不注意的話,分數可能就跟大家拉大距離,作為家長的,很多人從小一都跟我一樣受到衝擊,因為女兒已經上安親班了,我就沒有再幫她買評量了,想說小一不就是快樂學習嗎?但殊不知,再簡單的內容都還是需要熟能生巧的練習經驗,盡量不要拿自己小時候怎麼讀書的方法跟當代孩子做比較,會比較心平氣和一點。

因應方式:其實孩子都已經很努力了,只是大時代非常的內捲,已經在比精細的程度了,但其實粗心的犯錯經驗,是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的必經過程,家長不用太大驚小怪。

養成結構化的生活作息:我的小一生活印象深刻的事,媽媽幫我手繪了一張圖文並茂的一日作息表,至今還記得媽媽畫的小學生圖。也許,我們都要學習適度的放手,但是在放手前,要先確立孩子已經走在軌道上了,也就是養成規律作息的好習慣。

因應方式:帶著孩子一起準備一張白紙,列出他一天需要完成哪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會安排在那些時間完成,完成以後,張貼在她隨處可見或是書桌前做為提醒。當然也有她自己放鬆及安排的彈性時間,而且越早完成,就會有越多的自由時間。當時間有妥善管理後,就會發現有更多的餘裕可以引導孩子,而不會每天過得像在拆驚喜包一樣。

其實這些學習過程都需要家長的引導,孩子不會一步就到位,但是在低年級建立起適當的學習方法是可以幫助孩子日後自學的開始,幫助孩子尋找學習的樂趣和自信,而非在一年級就讓孩子對學習感受到千斤重的壓力。在經過幾天孩子重感冒的洗禮,我覺得其實孩子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帶著孩子去練個強健的身體,其他慢慢磨練吧。

經過小一期末考衝擊的媽媽之反思報告

圖自pixab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森林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